第三天的挑战延续了自动拾取机制,即移动核心到新位置时会自动回收原位置的核心,形成连续的置换链条。这一机制要求玩家在操作前必须规划好核心的移动路径,避免因回收顺序错误导致关键节点被覆盖。建议先观察投影图案的对称性和关键缺口位置,优先确定需要调整的核心编号,再逆推移动顺序。部分谜题需要反复利用同一核心完成多次位置替换,例如结果 中提到的自动拾取原5号点核心后再放置到1号点,这类操作需特别注意核心的循环使用逻辑。
本关的核心难点在于打破初始布局的固定连接。首先需将4号核心移至图示位置(通常为右上角),再将6号核心移至原4号位,此时6号核心的移动会触发自动拾取机制,腾出右下角空间供5号核心调整。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,2号核心需向左下角移动,填补左侧缺口。值得注意的是,7号核心需先放置到1号点,通过触发自动拾取形成首尾闭环,这种借位策略能有效避免核心浪费。实际操作中,若发现图案边缘无法对齐,可优先调整位于中心交叉点的核心(如3号或8号),利用其辐射作用重构整体框架。
第二关的布局呈现多中心对称结构,需通过联动调整多个核心实现动态平衡。需先将1号核心移至中间位置,激活中央区域的连接线,随后将2号核心移至右下角以扩展右侧分支。此时5号核心向左移动会释放左侧空间,配合4号核心填补左下角缺口。这一阶段的常见失误是过早移动5号核心导致左侧路径断裂,建议遵循先中轴后边缘的顺序,确保每个核心移动后至少能修复一个区域的连接。若遇到核心数量不足的情况,利用自动拾取机制重复使用已回收的核心,例如将6号点回收的核心二次部署到4号点,形成补充路径。
作为最终挑战,第三关引入了循环错位机制,要求玩家在有限步骤内完成多次核心轮换。首先需将3号核心移至右上方,激活右上区域的连接线,随后将1号核心移至左上方,形成对角支撑。此时4号核心需填补原2号位,而2号核心则回退至原1号位,通过错位修正消除重叠区域的干扰。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识别隐藏的循环节点,需通过三次自动拾取实现核心的循环利用。若操作后仍存在局部不匹配,可检查是否遗漏了边缘小角度的连接线,这类细节往往需要微调5号或6号核心的位置。
在解谜过程中,若出现步骤错误导致卡关,可通过以下方式快速重置:退出当前谜题界面并重新进入,所有核心将恢复初始位置;或利用游戏内置的撤销功能逐步回退操作。对于复杂谜题,建议采用分阶段截图比对法,每完成一次核心移动后截取当前图案,与目标投影逐部分对比,优先修复差异最大的区域。
值得注意的是,绘星大衍万象任务并非单纯的解谜挑战,其核心机制与仙舟罗浮的占星文化紧密关联。任务中涉及的阵基调整实为模拟大衍穷观阵的推演过程,每一步核心移动都对应星历中的命途轨迹。这种设计既强化了世界观沉浸感,又通过玩法赋予玩家占星师的角色体验。在第三天解谜完成后,与NPC绘星的对话会进一步揭示星神信仰与命途哲学的联系,建议玩家在攻略后仔细阅读剧情文本,深入理解米哈游在星穹铁道中构建的宇宙观。
通过以上分阶段解析与策略整合,玩家可系统掌握第三天解谜的核心逻辑与操作技巧。实际攻略中需保持耐心,灵活运用自动拾取和路径预判机制,同时结合叙事背景提升沉浸体验。遇到瓶颈时,不妨回归投影图案的整体结构分析,往往能发现被忽略的关键连接点。